2012年8月我国中南大学宣布建成世界储存胚胎干细胞株最多的胚胎干细胞库,细胞免疫公司宣称在19个国家70多个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对125株人类胚胎干细胞系的系统研究中有12株来自中国,而中南大学提供了10株。中南大学建立胚胎干细胞达300多株,构建了14种疾病的PS细胞系。建立FS细胞库是ES细胞研究不断取得突破的结果,也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ES细胞主要是指从人和哺乳动物的发育早期的囊胚内层细胞团中分离出来的具有全能性的未分化细胞,它是个体发育的种子,在体内,ES随着胚胎的发育,可以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最后发育为一个完整的个体。
在体外,ES细胞可以被诱导分化肌体内任何组织类型的功能细胞。因此,人们也称ES细胞为万能细胞。
ES细胞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20世纪50年代,由于畸胎瘤干细胞的发现开始了ES细胞的生物学研究历程,1962年,爱德华兹( Edwards)首先对兔胚胎ES细胞进行描述。随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衣文斯( Evans)和考夫曼( Kaufman)于1981年成功从小鼠囊胚内细胞团中分离获得ES细胞。
1995年,汤姆森( Thomson)等从恒河猴的囊胚中获得第一个灵长类的ES细胞系。1998年,汤姆森( Thomson)等又率先从人类囊胚内细胞团中分离获得并成功建立5个ES细胞系,细胞免疫公司几乎与此同时,夏母布洛特( Shamblot)等从发育到5~9周的流产胎儿生殖脊中分离获得与ES细胞相似的原生殖细胞(EG细胞)人类ES细胞的建立被认为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里程碑。